通过使用现代电脑控制伺服电机,让射击支架能在平台上实现360度转动(由平台转动伺服电机控制)以及射击支架高低变动(由高低方向控制伺服电机控制)。
射击支架上固定的两挺重机枪射击就可以由雷达和电脑指挥,准确性当然毋庸置疑,这样一来三个平台的六挺重机枪在对空自动射击系统控制下,敌机若进入有效射程就很难逃脱掉。
因为这种射击平台是固定在某处,可以提前利用无人机悬挂靶子在不同距离进行效射,把各种参数输入到电脑。
当真正作战时,雷达根据敌机方位和速度计算出在某一个时间段内会到达某处,另一方面由电脑控制的重机枪射击子弹也是同时到达该处,自然形成精准射击。
这和射手凭感觉来估计提前量射击效果的准确性是不一样的。
如果能在民国购买到小口径高射炮(37高射炮)就更好,直接把用手摇的水平和高低方向机改装成伺服电机控制,就可以达到八、九十年代的炮瞄雷达高炮射击系统水平,以这个防空射击水平来打三十年代双翼螺旋桨飞机,和狙击枪射击五十米目标就差不多。
徐远山通过现代不受限制的各类瞄准镜,带到民国装配到各种枪支上后,作战效能提高不仅是几倍的问题,几乎在射击中就能把对方死死压制。
所以他早意识到在现代虽然搞不来先进武器,但只要发挥后民用科技技术应用,就能改变作战模式。
遥控炸弹和地雷、船模变成控制的鱼雷、普通对空射击高炮可以变成炮瞄雷达系统,如果再能解决精确制导问题,对空中飞机和对海上军舰的导弹都不难制作出来。
与其冒险到世界各地采购先进武器,还不如自己在民国制造出能够碾压对手的普通武器。
徐远山根据后期加工需要,罗列出需要的材料和配件,让西安公司准备后送到大仓库里,哪里有一个配置各种精密机床的车间。
他准备回到民国西山后,建立起一个粗加工的车间,一些笨重的设置比如射击平台的底坐和支架,就在民国架工,而精密加工部分和先进的配件(伺服电机、轴承等)都在现代时空解决。
这样争取早日在民国生产出各种精确打击武器。
等到穿越时间,徐远山带上三套仿造二战期间的电台和手摇发电机,这些仿造的电台在泰国和西安两处的仓库里都长期准备了几十部,随时根据情况带到民国。
另外就是二百套步枪用的四倍瞄准镜,一百套遥控引爆装置,一套凿岩机及相应油料,步枪因为浙江的红军游击队暂时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