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那句话。
而37岁的彭军长和28岁的林军团长,平时都严肃而话少,就是和伍豪在一起时让徐远山感到最适服。
这就是伍豪强大的亲和力,后世能让如此多国人爱戴应该就源自于此吧。
把菜苗移栽完后,伍豪还和徐远山就种植方面交流几件事。
伍豪询问道:“我们的同志有些疑问,目前仅有六个大棚种植土豆,就算后面陆续增加,到明年四月、五月份如何能有几十万斤的种子?就按徐先生说的每亩有两、三千斤的高产也是不够啊。”
甘肃地区的土豆最佳种植季节,红军领导干部也问清楚了,是每年的四月底到五月中旬。
因为第一批在10月5日移栽的三个大棚土豆早已经露出苗叶,长势非常好,大家对徐远山在冬天能否种植出土豆大家已经没有怀疑。
而且红军干部都是很好学,自从徐远山带来农业种植技术资料后,对农作物生长,大家也有了清晰的概念,无外就是种子、土壤、肥料、温度、湿度及光合作用。
因此也理解徐远山在土坯棚子的布置,这都是围绕上述农作物生长因素做文章,但产量可是对不上。
徐远山解释说:“哦,忘了给大家说明了,目前虽然仅有六个大棚,后面还会增加十几个,但不需要再多了,这也是目前我安排种上疏菜的原因,这一茬土豆种子仅需两个多月就能成熟,收获后种子需要一个月的休眠期,就可以种第二种茬;仅第一茬出来的土豆种子就有几万斤,估计两百个大棚都种不完,还要多收集油布和草垫;第二茬收获应该就有几十万斤,等它们度过休眠期,刚好就是自然条件下的种植季节的四月和五月。”
因为塑料膜运输困难,徐远山还设计了一种开放式土坯棚,就是用民国特有的油布缝在一起成卷帘,阳光出来就卷起来,太阳落山后又铺回来,虽然费些人工,但农场可不缺劳力。
伍豪又问道:“红军里大多数是南方人,他们认为还可以考虑种植红薯,红薯根藤都可以当以作种子植栽的。”
徐远山叹了一口气:“还是因为这几年西北和中原旱灾过于惨烈,我们的种植专家说了,西北旱灾不是南方人能想象的,红薯在南方算耐旱,但遇上西北这样千里无人烟的旱灾也生长不了,更不用说根藤成活了,只有土豆能抗过去。”
伍豪又说起了另一件事:“政治局决定在清贵山这里依托这十个农场成立一个农学院和红军抗日军政大学,也就是说农业技术也是军校学员的一门课,将来不仅我们这里解决粮食问题,到新的根据地也同样要解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