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意思,下来的二十天里,他除了再打一仗后就离开准备去上海,当然中间他还要抽空回来指导土豆冬季种植生产。
要打一仗的目的就是再给红一方面军送上一份厚礼,送礼吗他当然要亲自去。
其余时间,徐远山真的要当农民,拥有后世农业生产技术的农民,而且还要带出一批红军战士的徒弟。
徐远山敢于揽下冬季种植土豆的难事,就是在于他当记者的见识。
他在陕北采访时曾见过被废弃的十几年前农民所用过的大棚,否则按现代目前的大棚要求,任谁都无法在民间时空搞出大棚种植。
因为目前现代时空农业生产的大棚,全是钢管构造,然后才是外面包着塑料膜,但钢管在民国是找不来的,而木条又无法代替。
而徐远山在陕北所见已经废弃的大棚,是由高低两个土坯墙构成,上面用木条架起来形成一个斜坡,上面再铺塑料膜即可,两头是土坯房即可住人也可当成烧坑温控房。
这种土坯墙构成的大棚有利有弊,利是更宜保暖,弊端是占用土地较大。
不过,在民国这里,弊端再不是弊端了,山区并不讲究土地利用率,何况冬季土地上也没有农作物。
其次,大棚种植最费人工,因为不说细心耕作和管理,就是农家肥使用量也是惊人。
但偏巧徐远山这里不缺人手,除了农场自己进行农家肥发酵外,还能在外面用银元购买当地农民的农家肥,然后用人力挑回来。
是的,从一开始徐远山就想过用银元购买农民发酵好的农家肥,因为自己发酵除时间受限制外,还存在数量不够的问题。
徐远山就准备用农家肥推出的高产量,少量的化肥就从现代时空带过来。
龙组部队现在还有近五千银元的现金,这次冬季种植土豆,徐远山就不会让红军出钱,否则他们总会想到性价比,会觉得值不值花这么多钱。
但徐远山知道,这次冬季种植土豆除试验性质外,更主要是政治目的,就是开春后让红军有几十万斤的土豆种子。
至于能不能将土豆成功种植出来,徐远山从没有怀疑过。
如果土豆都种不出来,后世就不可能有大棚农作物了。
徐远山身上的特长也是优点,就是见多识广,逻辑思维强,做事专注。
土豆可以说是所有农作物中最不挑土质,不仅最耐旱同时也是对各种严劣气候最有 御能力的农作物。
我都躲在土里,冰雹还能把我砸了?还是大风能把我吹跑了?
后世很多市民都有过这样的体验,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