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很有特点,比如韩先楚看起来是大不咧咧的样子,但指挥作战狡如兔,行动迅猛如豹,所以也被称为“旋风将军”。
而黄克诚指挥作战看似没有明显的特点,实在是因为优点太多,个个突出就显不出个别方向的突出。
黄克诚的作战指挥包揽“稳、准、狠”的全方位,他没有上过军校仅是读了师范,但善于在战场上审时度势,所带出来的部队如新四军第3师后来的39军,战斗力超强,战术应用灵活,战绩巨大,战损还小。
39军在群雄众多的东北野战军中战斗力排名第一,都是打出来的,否则谁服你啊。
现在黄克诚一看前面寺沟镇路口的两边山侧的半山上有敌人两个大碉堡,对整条大路形成了交叉火力。
他继续观察,发现大碉堡是开口式没有顶子,又看了看山侧,知道1营的战士能够爬上去。
因此,黄克城成立两个突击分队从山上翻过去,爬到敌人碉堡上方后直接扔手榴弹;地面上组织轻机枪和枪法好的战士前出,作为火力掩护,并吸引守军的注意力;而跑动能力强的战士做好冲锋准备,打垮敌人后马上冲过去,不放跑敌人。
从这里就看出黄克诚的战术运用,是环环相扣,就是“稳、准、狠”的精髓。
不到一小时战斗结束了,毙敌24人,俘敌153人,1营战斗伤亡牺牲战士3人,受伤11人,缴获各种枪支189支。
红军攻克寺沟镇后,继续北上,到傍晚时到达离岷县县城岷州只有十四公里的河那下村,这里是原时空后世岷县火车站附近。
而在岷州花天酒地的甘肃军阀、新编第十四师师长鲁大昌听悉红军已经逼近了岷州,立刻就慌了。
虽然岷州还有两个多团共有3000人的兵力在防守,而岷州城墙坚固且不低,同时在岷州北面的乡镇还有近两千兵力。
但鲁大昌部在红军攻克腊子口时,被红一军团的二师四团(团长黄开湘、政委杨成武)收拾了两个营,也是被打怕了。
岷州城墙与腊子口还差很远呢。
鲁大昌立即给甘肃绥靖公署主任朱绍良发去求援电报:红军开始北上,攻击甚猛,我军在寺沟镇防守的一个营全体殉国,如不速派兵前来救援,岷州岌岌可危!
收到电报的朱绍良焦头烂额,六盘山脉出现大股红军游击队,而天水附近交战双方乱成马,通源附近又出现一支红军部队,人数仅几百人但战力彪悍,一个团的中央军围过去也不见惊慌逃跑,正在通源东南方向焦灼相持。
不过,朱绍良还是给鲁大昌回电:你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