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9月8日,上海。
“田春燕,侬有老乡来咯。”
弄堂里的一个大房子,正给二十名十五岁左右孩子教识字田春燕听到大门外的老妈子喊声。
“晓得了。”
田春燕应一声后,给孩子们布置 写刚教的几个字,然后才走出大门。
门外正站着同是从陕西来的老乡田富贵,田富贵说道:“徐先生来信了,林东财让我给你送过来。”
说完后,田富贵把信件递给田春燕。
这批从陕西来的18人中,只有林东财、田春燕和牛子青识字,也是徐远山安排他们三人当负责人的原因。
徐远山根据需要,把上海的人事管理分成三大块:年龄15岁左右的向导,将来行动时,战斗的战士可能是战场过来的,就需要本地人当向导,这些人就交给田春燕进行识字和培训;能拼命的勇士,有些行动风险比较大,只能选这类人去执行,这就分就给牛子青管理和培训;懂各类外语的人才,这是准备和西方各国联系时需要,这些人直接由林东财负责。
人员的来源,都是各部分自己物色,比如田春燕物色的目标,有买来的孤儿,也有家中大人被救治过来的孩子。
这方面需要配合时候,就由林东财安排别人出面。
徐远山离开上海后,诊医堂也以没药理由而歇业,但林东财私下偶尔也会救人,出面就是上海聘请的护士张玉玲,但这样的救人不图钱而是图人。
就是各种将来会用得上的人才。
后期能否拢得住这些人才,还需徐远山体现出来的实力和给大家带来的前途。
各部还需要准备一些场地和住处,在城市里作战,必须有落脚处,也就是后世各种谍战小说、影视剧里提到的密屋或后勤支援地点等。
为了保密需要,各个部分的人员不能交叉来往,只有特定的联络员进行联系。
上下级只是单线联系,除了给徐远山提供备份资料外,没有第二个人知情。
“徐先生说,可能还需要到10月中旬才能来上海,也不知道先生现在怎么样了?”田春燕看完后,把信又递回给田富贵。
田富贵接话说道:“徐先生来信从不提他那边的事情,我们也别瞎操心,把上海事情办好就行。哦,我想起来了,林东财让我问一下你,现在你这里的钱是否够用?”
因为林东财掌握着徐远山留下的药品,如果所留资金不够的话,徐远山允许他可以私下通过治疗病人筹钱,但暂时尽量离上海远一些,免得被青帮盯上。
青帮确实盯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