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兵队吃亏,它就必须回转利用机动能力突围出去。
那么两个包抄的营也必须在敌人退路上搞陷阱,否则根本就拦不住要逃跑的骑兵。
后面挖陷马洞是不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但扯上钢线还是有时间的,因为没有了陷马洞,就多拉上十几道钢线。
办法就是提前打下间隔有两、三米距离的木桩,到时候直接派十几名战士去把钢线缠绕到木桩上。
木桩以前也是实验过,上端绑钢线的地方要有一个槽,免得钢线滑脱出木桩上端。
同时防止敌人骑兵会冲击后面包抄的红军部队,各部队也要在自己阵地前面至少布两道钢线。
这些都是给自己保命的东西,也不用担心那个连或排的队伍会大意。
散会后,各排都抽一个班战士去准备木桩,这是一米多长一端被削尖的粗木棍。
常河镇的这个川道,宽度有三百多米,按照目前红军没有火炮,机枪又少,根本就不可能对敌人骑兵部队实施伏击,因为步枪有效距离太短,也没法瞄准冲锋的马队。
只能吸引敌人骑兵主动来进攻。
在阵地前挖陷马洞时,王志顺排分到九把洛阳铲,每个班有3把,只能大家轮换使用。
不过多出的人手一部分人去绑钢线,另一部方人就把挖好的陷马洞进行伪装。
就是在洞口架一些小枝条,再把草皮、树叶及碎土撒上,使得敌人看不出洞口形状。
王志顺他们排,平均每把洛阳铲挖了十个半米多深的陷马洞,直到东面跑回来的两个营士兵呼喊,说是两、三公里外出现了敌人骑兵。
既然红军看到了马家军的骑兵,反过来马家军骑兵也同样看到红军战士。
整支骑兵队慢跑前进,马家军玩马并不亚于蒙古人,知道冲锋前必须保持马匹的体力,骑手也能在马上稳坐而不疲倦。
队长马应图在马上举起望远镜观看,见到三里外的红军正慌成一团,大部分朝两旁川道坡上爬,川道中间有一个小坡上的红军士兵正急匆匆挖工事,看起来人数还不少,好几百人。
而这些挖工事士兵的后面,有一队十几人的样子正朝西边跑去,而且这些人大多数并没有携带步枪。
是当官的无疑……所以说手枪团常常以假乱真,这戏演起来真是有模有样:士兵慌乱,当官逃跑。
马应图算是从马家军基层打拼出来的,勇猛无比而且经验丰富。
马应图决定先把正面挡着这部分红军消灭了,抓住后面那几个当官的,然后再回头去剿爬两侧山坡上的红军,虽然看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