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会”
说完一转身,潇洒地离去,众人都长躬送别他,直到他走出老远,那个女扮男装的小姑娘还望着他的背影若有所思,梁士贻走过来顺着她的目光望过去,问道:“英台,想什么呢?”
“这位大叔,真的好帅啊”
梁士贻:“……”
本来建立金陵书院是为了培养自己的文官势力,扩展民间影响力,把金陵书院的优秀学生拉到讲武堂去等于自己挖自己的墙角,不过刘子光自有打算,虽然手底下缺文官,但是更加缺乏高级军事参谋,这些饱读诗书的学生就是最好的生源,他们经过讲武堂的训练之后,就会成为合格的参谋,但并不代表就此只能在军界混了,这年头文武的界限不是很大,朝廷不是讲究以文驭武么,那我就培养出一批文武兼修,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的两用人才来
再说了,讲武堂高级班也不是那么好进的,对于生员的反应能力、身体素质要求都很高,这帮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即使全去了,也会有百分之八十的人被淘汰掉,留下的就是最优秀的人才
至于夏完淳那帮复社的小青年,刘子光还有很有好感的,虽说他们是东林的后备军,但刘子光对自己的洗脑本领颇为自信,只要他们进了讲武堂,就保证能把这些眼高手低的书生练成铁打的汉子
登陆一起看文学网(),支持正版铁器时代,历史军事频道,更多精彩等着您
金陵书院山长的书房内,刘子光正和顾炎武相对而坐,侃侃而谈,顾炎武将书院近来的发展状况向刘子光做了报告,金陵书院基础设施完备,免费入学,不设门槛,但是进门容易出门难,想获得书院认证的文凭没有真才实学是办不到的
进金陵书院就读不需要任何费用,甚至对于贫寒学生书院还提供食宿,书院藏书楼里有着上万藏书,各种孤本、善本都是彭静蓉派人高价收来的,学生可以随意阅读,还有顾炎武从各地书院请来的著名学者来客座讲学,再加上宽松的氛围,书生们可以随意畅谈政治,评论时局,所以对广大知识分子的吸引力非常之大,金陵书院正式在册的学生不过千人而已,但每日混迹在书院里的读书人不下万人,社会影响非常之大,这正是刘子光的初衷
掌握了舆论,就掌握了民心,金陵书院担负起引领大明士民思想的重担,这对于整个社会的进步都有帮助,时代总是在发展的,封建制度在明末实际上已经有衰退的趋势,封建贵族阶层渐渐让位于新兴的资本家,或者自身就成为官商,哲学上有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刘子光为代表的新兴财阀阶层正在逐步掌握政治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