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乾清宫内,康熙也是一脸的凝重,明军曾经假冒玉帝发出战争威胁,说三日内就会打进紫禁城,虽然已经在城头上做了各种准备,但是康熙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康熙和朱由校不同,他从小读得是圣贤书,学得是文韬武略,对科学技术是一窍不通,启用南怀仁纯粹是碰巧而已,在他心中,明军的浮空堡垒实在是一大心病,万一这个巨大的东西真的飞到紫禁城上空,清军现有武器拿他没办法的话,把可真的要败了
努尔哈赤的子孙不光有着一腔热血,还有着聪明睿智的头脑,康熙冥思苦想一阵子之后,觉得还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好,他当即摆驾慈宁宫,征求老祖宗的意见
经过商讨,祖孙二人达成了一致意见,主要使个拖字决,只要拖延住明军的进攻,就能多一份希望,希望大玉儿知道,洪承畴绝对不会抛弃他们祖孙的,山东方面的清军一定会施加更大的压力给明国,现在只是在比谁更能撑而已
所谓拖,自然就是议和了,虽然两国积怨甚深,但是和平总是大家向往的嘛,有什么事不能坐下来好好谈呢?代表满清出使的是显亲王富绶,这位王爷的身份可不简单,其父乃是皇太极的长子—和硕肃亲王豪格,他本人是康熙的堂兄,今年二十七八岁,为人一直很低调,直到明军打到北京城下才积极起来,成天招募民壮,训练家丁,为其他满洲贵族做出了表率
豪格是被多尔衮害死的,但是顺治和多尔衮的关系并不是很好,康熙对这个实际上的亲爷爷也多有不满,所以显亲王和朝廷的关系还是很良好的,当康熙祖孙俩考虑派哪一位身份显赫的王爷亲赴明军大营商讨和谈事宜的时候,两人都是首先想到了显亲王
登陆一起看文学网(),支持正版铁器时代,历史军事频道,更多精彩等着您
显亲王义无反顾地接受了任务,带着皇宫里凑出来的一车珍宝玉器打着白旗出了永定门,埋伏在城门附近的明军潜伏哨看他们是来和谈的,便上前接洽,检查了车辆之后带着显亲王一行来到了丰台大营
显亲王的和谈队伍并没有太多人,几个宫里的侍卫,两个太监,还有二十名骁骑营护兵而已,本来刘子光打算收了东西就赶他们回去的,但是富绶说了一句话让他改变了主意,富绶说大帅难道不想要回自己的未婚妻么?
这是刘子光的禁脔,既然对方主动提出,那就谈一谈,看看他们有什么花招刘子光和富绶两人进行了一番坦诚友好的双边会晤,最后达成协议,明军后撤五十里休战一个月,清国送还代文佩,至于更深层次的密议,则不足外人道也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