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呢”旁边的京城人士很轻蔑的看了刘子光一眼解释道,若不是看他穿的体面,恐怕就要送个乡下土包子的称呼过来了
刘子光对阎老倌确实没有印象,不过他知道最近满清朝廷一直在民间寻访饱学之士,为旗人统治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作粉饰,想必这个老头就是他们找来的“托”,至于说什么范文程的同门,姜侍郎的老师,恐怕都是噱头而已
阎老师要去太学讲学,这引起了刘子光的兴趣,北京的高级教育机构分为国子监和太学,国子监的学生都是旗人勋贵子弟,贝勒贝子什么的,而太学面向的则是汉族官员的子弟,满汉官员之间泾渭分明,连子弟的教育都要分开,阎先生去太学讲学而不是去国子监,这说明他肩负的是和范建一样的洗脑任务,只不过范建洗的是老百姓的脑子,阎先生洗的是高端人员的脑子而已
太学生们是满清的官员后备军,他们的忠诚与否关系到旗人的统治稳固程度,所以朝廷很重视对太学的教育工作,配备了许多名家做教授,这些年来培养了一批人才,在学术方面的造诣远比充斥着旗人子弟的国子监要高,太学的师生们自以为简直可以和南方的东林书院比肩了
太学隶属于国子监,同在安定门里东侧大街上,院子里古槐成片,夏日的北京正午还是很炎热的,而在太学树影婆娑的院落里,书声阵阵,凉风习习,一派宜人的景象,五品的掌教,六品的博士,从七品的助教,还有典学和掌固们围在门口等待民间隐居的国学大师阎崇勉先生的到来
阎先生是世外高人,一直隐居在燕山之中潜心研究学问,纳兰明珠大人三顾茅庐才将其请出山来,在场诸人虽然都研读过阎先生关于明朝昏庸政治制度的文章,但是并没有见过其庐山真面目,阎先生为了彰显隐士风范,谢绝了朝廷安排的车马,轻车简从来太学讲课,这更令大家感慨他的超脱和潇洒
远远的一辆马车过来,直奔太学的大门口,看样子是翘首企盼的阎先生到了,众人列队欢迎,只见一个形容猥琐的老头在助理的搀扶下从马车上下来,一点都没有大家想象中世外高人的形象
“这就是有着鹤翁美誉的阎先生?我看更像是蟾蜍翁”一个尖刻的助教小声对同僚说道
“此言差矣,怎可以外貌衣冠取人呢,依我之见,这才是高人隐士的风范”另一个助教小声地反驳道
猥琐的阎先生自然是冒牌货,真正的阎崇勉此时已经头上顶着大包躺在某个偏僻的胡同里了,堂而皇之走在众人面前的是昔日的菜贩子达文喜,马车夫是扎木和装的,钟寿勇扛着书箱扮作勤杂人员,刘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