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尽剥削欺压。人家十年寒窗,好不容易得来的美好生活,你却给毁了,他们不会跟你拼命?
所以如果没有鳌拜当年的奏销案,曹继武此时裁撤官吏,一定会掀起轩然大波,恐怕连麻子皇帝也顶不住。这样麻子就成了宋神宗,曹继武就成了王安石,再来个司马缸砸光,就会把清国的改革,一下子砸个精光光。
大部分出钱买官的家伙,都是些颇具经济头脑的商人。由这些人充实江南政权的中下层,正和曹继武的口味。番化改革的主要内容,引进荷兰最为先进的商业理念。商人都具有精明的眼光,曹继武的施政方针是什么意思,他们一眼就能看的明白,几乎不会遇到什么阻力。如果还是原来的明国故吏,腐儒士大夫阶层,那麻烦就大了。王安石失败的主要因素,中下层阳奉阴违,变法措施难以有效下行。此时的曹继武,内心相当感激鳌拜。
所以当年鳌拜的无意插柳,以及麻子皇帝的人事安排,给曹继武铺垫了极为有力的人员基础。江南番化改革的难度,根本没有外人想象中的那么艰难。
武将负责安定内部局势,文官主导劝农课桑以及经济贸易,曹继武早已拟定了初步方案,将各项事务安排的井井有条。众位大员各自领了任务,辞别经略使,径回各自的府衙。
其他大员都走了,可是江南左布政使汤斌、浙江布政使范承谟以及苏州知府郭秀,却没有动身。
这三个家伙,一看那一脸的酸味,就是腐儒无疑。他们熟悉的是八股文,不理解曹继武的经济措施,有情可原。汤斌看了看范承谟,范承谟又扭头看了看汤斌,谁也不好意思先开口。
曹继武相当无奈,坐直了身板:“有话直说。”
汤斌终于忍不住了,起身叉手:“千年华夏,仁义之道,治世之正道……”
曹继武不想听他之乎者也的啰嗦,直接打断:“你的俸禄是谁发的?”
怎么问起了这个?汤斌顿时愣神了。
曹继武催促:“直说。”
汤斌只好照实回答:“户部。”
“户部发给你的俸禄,又是哪里来的?”
户部就相当于财政部,掌管帝国的钱粮。可是所有的钱粮,都是从百姓手里搜刮而来的。汤斌不好意思直说,犹豫了一下,底气十足:“汤斌顶天立地,没多拿百姓一文钱。”
曹继武生气了:“打偏了,本使没问你这个。”
汤斌浑身局促,耷拉着脑袋,斜眼向范承谟求救。可是当年长沙改制,范承谟领教过曹继武的凶狠,他才不敢触这个眉头。
汤斌号称豆腐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