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
第三、我喜欢他,但我不能喜欢他。他跟了我只有遭罪。如果我不捅破一切,他可以任何时候选择离开,过回他直男的生活。
第四、如果我们有可能在一起,那他必须出柜,从最开始就要说清楚,做不到就不要牵手。
以上命题的产生,其根源皆因成长环境引起。
他对安全感的缺失,对家庭和爱情的不信任源于父母的悲剧、自己初恋遭遇背叛的悲剧。
他痛恨父亲对家庭对爱情的“不负责”(第二卷里他曾和孟维讨论过这个话题),所以越是厌恶父亲做不到的,就越是会要求自己去做到,所以他对孟维有一种责任感,觉得自己抑郁症随时都会爆发,生死难卜,给不了承诺,不能率性而为拖累孟维。而同时,他也希望孟维对自己有“责任感”,既然决定在一起就必须从最开始做好向家里出柜的打算,不出柜就没有未来,那么感情和时间都白白浪费,初恋之后的很多年里没有办法投入感情,一是他觉得自己活不久,二是因为他不想再在不靠谱的感情生活里做这样大的风险投资。
归根到底,他的这种暗恋,不是陆浩勋的“想爱不敢爱”,而是“想爱却不可以爱”。
透着一股子宿命的无力感。
而同一时期的孟维,感性的他,只会把所有注意力集中在一个非常纯粹且简单的问题上:“欧隽坤到底喜不喜欢我?”
但他还顾不上去思考未来(譬如出柜、譬如面对社会的压力)。
这就导致欧隽坤后来终于向他清清楚楚地表白时他反而茫然无措了,因为他只注重感情的输出与输入,却想都没想过“喜欢一个人”和“和他在一起后”是两个不同的命题,而这个命题欧隽坤早就替他想出一整套方案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后记.浮云散 明月照人来 (中.续)
二、文中欧隽坤和孟维为了彼此做出的改变
前面有读者朋友在留言中提到过二人都为彼此做出过许多改变,而这些改变都是有迹可循的。
这也恰恰是我在后记里想总结的部分。
爱情让我们收获甜蜜和伴侣的同时,作为等价交换的条件,我们也要为此付出一些改变。从哲学层面来说,这也是必然的一种现象,水止,即为腐臭死水,水行,即为源源活水,生机盎然。所以事物是运动、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