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修缮和维护,并将它们摆出来,让世人能了解它们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我自己学历史,也意识到,文物和文献,对复原我们的历史非常重要。就像《国书》竹简,就像昌方尊,还有青铜簋。当我手里的这些藏品,能够展露一段不甚清晰的历史,能够补全一块文明的拼图时,我舍不得将他们藏起来。”
他眉目沉静,语气极为笃定,“以上,就是我想修建一座博物馆的初衷。”他话锋一变,带着灼然自信,“而且,我青山余氏数百年珍藏,我也已经具备这个能力,为什么不去做呢?”
曾鸿影抚掌大笑,“说得好,既然有心又有能力,条件也成熟,为什么不去做?年年,不管是你要把十六件国之重宝,转让给国家文物局,还是你修建私人博物馆,完成夙愿,我都支持你。”
余年笑容粲然,“谢谢老师!”说着,他给曾鸿影倒了一杯茶,“国家文物局的事情,还要老师牵线。”
“没问题!”曾鸿影应下来,又道,“文物捐赠这件事,以前有不少,但那些酬谢的钱跟文物本身的价值比起来,九牛一毛。依我看,你就别无偿捐赠,弄个友情价转让最好,不能太让自己吃亏不是?”
“嗯,好,听您的。”余年沉吟道,“不瞒着您,除此之外,其实我还有另外的考量。”
曾鸿影来了兴致,“说来听听,什么考量?”
“一是,我出让了十六件国之重宝,那么在我申请建私人博物馆这件事上,有关部门必然会开绿灯,会顺利很多。二是,如果我把东西全攥在手里,一件也不漏出去,估计上面会有动作。到时候,是福是祸不好说,麻烦肯定不少。倒不如我先一步,把十六件东西出让,卖个人情,让上面不再盯着我。到后面,也就不会有麻烦了。”
余年说得有些隐晦,但曾鸿影完全听明白了,他大笑,点点手指,“我说年年,你才二十二岁,怎么就贼精贼精的,心里拎得这么清楚?”
说完,他又有些心疼余年。如果余年的外公外婆,或者父母尚在,哪儿需要他小小年纪,就要逼着自己思虑如此周全?
余年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外公教的,财不露于人前,如果必须要露,那就要想好保全的计策。这种时候,出让一小部分,才能保全大部分。”
曾鸿影活了几十年,明白余年没明说的话——真等到上面盯死了,直接要求,让他将所有的东西都捐出去,想再挽救一二,就真的晚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